世界的记忆:2015年的反法西斯国际共识

2015年12月14日 10:47:10 | 来源:新华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新华网南京12月14日电 家住南京的余昌祥老人永远忘不了78年前的12月13日。

  “我当时住在中华门外,亲眼看到日本人杀害缴械投降的中国士兵。”他回忆说,当时他和其他三四十人因为躲在下水道里才得以幸存。

  1937年冬天,在那个面积约6600平方公里的华东古城,短短六周,30多万人被侵华日军屠杀——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生命消逝。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余老那样幸运。躲避的时候,他看到两个两三岁大的小孩,父母怕他们哭闹引来日本兵,就一直捂着他们的嘴,后来小孩被捂死了。

  这段经历带给他挥之不去的梦魇。至今他看到小孩子都会想起当年那场浩劫。

  13日上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公祭现场,余老感慨万分。

  “历史不容抹杀,”他说,“现在世界都承认了这段历史,我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珍惜和平,维护和平,不要再让这样的惨剧重演。”

  纪念,让世界铭记

  2015年对中国和世界都是很重要的一年。70年前,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在这场战争中,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人被卷入,交战方总兵力达1.1亿,军民伤亡9000万人以上,经济损失超过4万亿美元。

  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人,代价却是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

  南京大屠杀则是中国八年抗日战争中最惨烈的事件之一。

  当时一些在南京的外国商人和记者用影像记录下了这场浩劫。当这些资料被公之于世时人们震惊了。南京大屠杀同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被认为是二战中的三大惨案,后两者早在1979年和1996年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南京大屠杀在78年后才作为世界记忆得到认可。

  “这表明世界范围内人们开始对这段历史认知取得共识。”申遗最早发起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说,“虽然这个承认来得晚了一点,但毕竟实现了,对于30万南京大屠杀亡灵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来说,都是最好的慰藉。”

  13日来参加公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史蒂芬·史密斯对记者说:“我们铭记过去,是为了未来而吸取教训。暴力和苦难没有国界。我们铭记一个民族的苦难,是要给全世界敲响警钟。”

  9月3日,中国首次以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举行阅兵。65位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政府高级别代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30个国家的外军观摩团团长等出席。

  “中国今年举办的大量的纪念活动,实际上是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所长初晓波说。

  “这些纪念活动提醒世人,在中国的反法西斯运动,不仅仅是中国人自己的反法西斯运动,当年在中国和中国人民战斗在一起的,包括朝鲜半岛、越南、印度等中国周边很多国家的人民,甚至很多日本反战人士;也包括援华的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等国人民,完全可以说是世界性的。”他说,“另一方面,中国不仅致力于自身的救亡图存,也积极援助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运动,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朝鲜半岛、东南亚等一些国家的反法西斯运动做出了牺牲。”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许勤华表示,这说明“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华民族是个值得尊敬和称颂的民族,是世界历史最伟大的构建者之一”。

  战后,新的责任

  “美国罗斯福总统曾认为,中国不仅在当时是对付日本的盟友,也能够在战后为维护和平和安全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谷立言说。他的祖父和外祖父曾参加过二战,在亚洲和欧洲战斗过。

  二战结束后,中国成为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很早就提出世界上存在着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初晓波说,“中国在构建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坚定的身体力行者。”

  据他介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这种努力的产物,并且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准则。中国还参与《联合国宪章》的制定,为维护弱小民族平等权利做出独特贡献,以及参与审判战犯、对战败国进行占领改造等战后惩处措施的设计,包括近年来提出的和谐世界、中国梦、新型大国关系等理念。

  这些“都是不断为未来更加和平、公平、公正的世界秩序提供的中国视角和思想底色。”初晓波说。

  未来,和平的共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说,历史无法改变,但未来可以塑造。“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他说。

  他表示,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初晓波指出,过去一年中,中国积极探索地区和世界新的发展观、新的安全观,不断推动新的合作框架,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机制,尤其是“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和深化、亚投行的尝试、金砖国家组织的发展等都体现出中国在当前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015年,习近平主席先后访问了俄罗斯、美国、英国等世界大国,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G20峰会,进行大国之间的对话,扩大共识,开展务实合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习主席还出席了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传统友谊,拓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

  谷立言表示,在今天国际合作和70年前一样重要,“如果我们一起合作,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中国领导人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做出外交努力,包括访问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越南、新加坡等国。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阐释“一带一路”建设和建立亚投行等战略措施,希望通过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对外友好交往为构建和谐世界贡献新力量。

  “这些都说明中国政府已经逐步适应多边合作平台,从被多边到主动介入多边,提高全球各类政治与经济治理中话语权的影响力。”许勤华说。

  然而风险和挑战依然存在。

  “当前,世界格局仍不稳定,部分地区局势动荡,国际社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势力十分活跃,中东地区冲突不断,全球气候环境恶化速度加快,国际金融危机风险依然存在。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稳定和各国发展的障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虎生说。

  初晓波则表示,中国对未来理想国际新秩序构建的难度、障碍,是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估计。“这个过程注定是充满曲折。但是,二战以来世界形势发展证明,一个更加和平、更加民主、更加公平,和谐合作、多元共生的世界,是未来世界发展不可改变的趋势。”

  当年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孙子约瑟夫对此表示认同。“今年我们纪念二战胜利,要想一想曾经付出的代价。”他说,“战争太残酷了,再也不要发生战争了。”(参与采写:白旭、蒋芳、魏梦佳、冯启迪、蔡玉高)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