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昨报到,民生新政受关注,有代表建议——择机对医改进行“回头看”
省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将于今天开幕,昨天,来自全省的人大代表陆续到各团驻地报道。在南京代表团的驻地汉府饭店,许多代表带来了多份建议,也带来了基层的民意、民声。
省人大代表唐进是南京市胸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曾任该院院长多年。在他的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沓准备提交本次大会的建议文稿。他关注的领域较多,有公交、有养老、有环保,但更多的是医疗卫生方面的话题。
“对医疗界而言,去年最大的变化就是综合医改在全省的全面推行。”唐进说。
江苏是国家确定的医改试点省份之一。2015年11月,新的医改方案在全省推行,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调整。
“原来的问题在于医疗服务定价过低,医疗机构通过赚取药品差价‘取多补少’,形成‘以药补医’的局面。”唐进认为,此次医改迈出了重要一步,改变了“人不值钱药值钱”的局面。
然而,改革后的医疗服务定价依然低于成本。唐进举例说,据测算,我市一级护理的平均成本是50—70元/天,此前的定价是8.5元/天,医改后的定价是35元/天。虽有大幅提高,但仍然远低于成本。另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在医院的仓储、封装、管理环节产生的成本也就无法通过药品差价补足。
为补足这一部分成本,确保医改顺利推行,此次医改方案适当提高了政府财政补贴和医保报销比例。“这必然导致财政压力加大、医保基金支出大幅增加。”唐进说,如果长期实行下去,各级财政能否长期负担是个问题。特别是经济体量较小、转移支付不多的地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未必能保证现行规模的持续投入。前不久他参加省人大代表的专题调研,发现苏南某市已经出现了因财政压力过大而不得不调整原来政策的情况。
“医改是个世界性难题。”唐进说,综合医改关系到政府财政、社会保障、医疗体系、群众预期、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改革试点过程中,相关资源能否长期支撑,相关政策能否配合到位,会不会引起新的问题,都需要经过时间检验。
唐进建议,在今年11月前后,也就是在医改推行一年左右之后,对医改进行一次“回头看”。认真地考察一下,经过一年的实施,财政和医保能否吃得消?药价的虚高水分挤出了多少?药品的用量是否明显向合理水平靠近?患者的就医体验有无明显改善?大部分医疗机构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就要及时拿出应对措施,使医改方案不断完善。”
唐进说,这次我省的医改动作很大,但距离国家对我们的试点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因而一定要慎之又慎,科学务实,为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