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锋
李锐
1928年,萧锋所在部队打了一个大胜仗。战斗结束后,需要记录当天的战斗情况汇报,这可难坏了惯于冲锋陷阵的战士们,最后大家推选还认得几个字的萧锋。当晚,萧锋在油灯下一笔一画地写着白天战斗的情况,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来替代,短短200多字,萧锋整整花了3个多小时,还是一半字一半○。而这篇“天书”般的战斗记录也成为萧锋日记的开始。
从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开始,萧锋在64年的革命生涯中,坚持写日记,这部《萧锋日记》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战斗生活中,萧锋用《长征日记》详细记录了红一军团367天的长征历史,也记述了长征途中普通党员的故事。萧锋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一生参加过1365次战役、战斗。
曾跟随红军长征的瑞士传教士薄复礼说:“中国红军令人惊异的热情,对新世界的追求和希望,对自己信仰的执着是前所未闻的……”
记录·血战
“为钱就不来当红军了!”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为冲破第四道封锁线,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红军长征史上最为惨烈的湘江战役。萧锋所在的红三团担任阻击敌军的任务,与尾随的国民党军队展开浴血激战。战斗开始后,红三团便向敌军阵地发起进攻,很快便打垮了敌军,并将防守阵地向前推进了4公里。然而,国民党援军忽然从后方包抄,将红三团阵地团团围住。为了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全团将士与敌军刺刀对刺刀,展开了白刃肉搏战。党员和团员都冲在前面,红三团最终冲破了敌人十几道重围,成功完成阻击任务。
战斗结束后,清点人数时才发现,全团将士损失近一半,很多党员英勇牺牲。炊事员挑着饭担子,看到香喷喷的米饭没人吃,边走边哭。
“不少同志都痛哭流涕……我也蒙着头哭到半夜……这是我到红三团后第一次大损失。从中央苏区出征时,我团是两千七百多人,现在仅剩八九百人了。不过总算突破了蒋介石精心布置的第四道封锁线。这是红军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结果。烈士们永垂不朽!”
一名叫“铁杆”的战士党员对我说:“当红军一个钱都没有,还要随时准备牺牲,为钱我就不来当红军了!” ——《长征日记》
记录·纪律
“天上下白糖,吃着有营养”
在长征艰苦的战斗生活中,共产党员始终保持着“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行为准则,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注意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过草地时,工兵连的一名副排长一路上为老弱病残的战士背枪,搀扶病号行军,可自己却因为身体极度疲劳,在路上稍一休息,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长征途中,从军团首长到普通战士,都吃一样的面糊汤。有时候正吃着,天上就下起了雪,雪花落到汤碗里,大家就笑着说:“天上下白糖,吃着有营养”。粮食吃完了,党员就带领战士们挖野菜、选野菇,很多人就是在挖野菜、野菇时牺牲的。警卫连的一名党员班长高才秦就是在挖野菜的时候被毒蛇咬伤,中毒身亡。临死时,他对战友说:“你如果能出去,请写封信给我家,我是为保卫苏维埃红旗而死的,请家里人不要难过。”粮食和野菜都吃完了,大家就把牛皮带、枪套、旧牛皮鞋用水泡过后煮了吃。萧锋也把自己的随身皮包拿出来煮给大家吃,因为皮包之前装过盐,有的战士开玩笑说:“总支书,这味道吃起来还真像炖鸡。”
一个战士不小心打坏了老百姓家的土碗,按价赔偿,老百姓感动地说:“红军好老总,你打坏个碗还赔钱,国民党打坏一千个也不赔钱啊!”红军经过藏区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藏民都躲到山里。有个战士不小心碰坏了藏民家的四块门板。尽管家中无人,红军战士还是赔偿了三元钱,并写了道歉信放在桌上。
由于我们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再加上红军的纪律严明,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归还,损坏东西赔偿。苗胞们看到这些,觉得同国民党和土司头人宣传的完全两样。因此,他们渐渐地同我们接近起来了,大家都称赞红军好。许多苗族青年,都争着要当红军。
——《长征日记》
记录·民主
席地而坐的“民主生活会”
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常召开支委会、党小组会等,传达党的精神、总结战斗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1935年3月的一天行军休息时,萧锋参加了红三团四连党支部的支委会。会上党员批评一位连长工作方式生硬,一着急就骂人。而这位连长也在经过自我批评后,表示要改正工作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1935年9月4日,工兵连二排长多吃了点粮食,又丢了20斤麦子。在粮食供应困难的情况下,为严明纪律,部队决定严肃处理。在当晚的总支会上对供给部长也展开批评。萧锋作为年轻的总支书记一开始还觉得“有点打不开情面”,毕竟供给部长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最后萧锋还是鼓起勇气,主持召开会议。会上,老部长带头开展自我批评,大家也坚持原则、大胆批评、不留情面,会议开得很成功。
行军和战斗间隙“席地而坐”的支委会在《长征日记》中随处可见,在红一军团长征的367天的日记里,记录了大大小小的支委会、党小组会等70多次。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