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轰炸机同时现身日本周边海域 专家:应是巧合
日本防卫省公布拍摄到的轰-6照片
近日,中国轰-6轰炸机和运-8警戒机以及俄罗斯图-95轰炸机同一天出现在在日本周边海域,日本自卫队对此高度关注。军事专家杜文龙在接受央视《今日亚洲》采访时表示,中俄轰炸机同一天出现在日本周边海域应该是巧合。针对日本的各种军事扩张行动,周边国家须保持足够警惕,所以战略轰炸机不仅要执行威慑任务,还要执行侦察任务。
日本防卫省8月19日发布消息称,发现一架中国解放军运-8警戒机和2架轰-6轰炸机,在东海及日本海飞行。巧合的是同一天,俄罗斯也向日本海派出4架图-95战略轰炸机。从日方公布的路线图来看,中国军机经由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之后返回,俄罗斯四架图-95战略轰炸机从日本海飞越中国海峡之后进入俄日有争议的北方四岛(俄罗斯称为南千岛群岛)空域。
公开资料显示,轰-6中型轰炸机主要担任战略战术轰炸、侦察、反舰、巡逻监视等多重任务,是中国军队战略轰炸力量的核心,而俄罗斯图-95战略轰炸机可搭载战略巡航导弹。央视报道称,此次中俄轰炸机同时出现在日本海上空,让日本方面非常紧张。
杜文龙认为,中俄轰炸机同一天出现在日本周边海域应该是巧合。针对日本的各种军事扩张行动,周边国家须保持足够警惕,所以战略轰炸机不仅要执行威慑任务,还要执行侦察任务。从目前看,此次两国轰炸机的巡航航线,与之前例行的巡航路线基本一致,同时经过日本周边海域完全是偶然。
事实上,8月18日,日本防卫省也曾经公布过中国运-8警戒机和1架轰-6轰炸机在东海及日本海飞行的照片。央视报道称,从日方接连两天公开的照片来看,日本军机跟踪拍摄的应该是中国海军东海舰队航空兵轰炸机某部队近日在日本某海域进行的高强度超远程奔袭演练。
据报道,此次演练战机往返航程达数千公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顺利抵达攻击位置。随后编队战机迅速抢占发射战位,锁定数百公里以外的“敌”舰队,模拟发射某新型空对舰导弹。攻击完成以后,编队按原航线返航。
有分析称,轰-6在演习中模拟发射的某新型空对舰导弹可能是鹰击-12反舰导弹。这款导弹在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日阅兵中亮相以后,被网友称之为最神秘的“反航母利器”,命中一枚就足以使大型舰艇丧失战斗力,如果同时命中两枚,则足以把敌方的航母送进海底。
杜文龙表示,鹰击-12是一款系列化、标准化的空舰武器,该系列导弹还可上舰、上机、上岸等,多型轰炸机可作为其挂载平台。鹰击-12超音速巡航导弹可对“宙斯盾”系统构成很大威胁。
参考消息网9月1日报道台媒称,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将赴南海,参加代号为“海上联合-2016”的中俄联合军演,据塔斯社说,演习将从9月12日至19日举行。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网站8月31日报道,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东部军区新闻官马特维耶夫指出,9月初时,大型反潜驱逐舰“特里布兹海军上将”号与 “维诺格拉多夫海军上将”号、大型两栖舰“佩列斯韦特”号、海上拖船“阿拉套”号,以及油轮“佩琴加”号都将前往广东省湛江。
“特里布兹海军上将”号与 “维诺格拉多夫海军上将”号都是无畏级反潜驱逐舰,标准排水量为6930吨,是在苏联时代所打造。除了反潜外,它们也具备反舰能力。
而“佩列斯韦特”号是蟾蜍级登陆舰,专为抢滩登陆而设计,并能载运重达450吨的货物。它能装载多达10辆主战坦克,或是12辆装甲运兵车,再加上230-340名兵员。
台湾中时电子报援引《外交学者》网站的报道称,俄罗斯派登陆舰参加演习,显示将会有仿真两栖攻击行动。
而从这次俄罗斯派出的舰队看来,并没有任何潜艇。由于俄罗斯正在交付越南两艘护卫舰和6艘潜艇,因此莫斯科小心翼翼,以期在南海存有争议的中越双方间维持平衡。
报道称,或许这也是俄罗斯派出的舰队规模相当小、而且并未出动最新型战舰的缘故。
尽管官方并未正式确认,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将主导演习,但由俄罗斯舰队航向南海舰队司令部位于广东省湛江市看来,应该可以确定,南海舰队将在这次联合演习中扮演要角。
报道称,自从2005年以来,中俄举行了6次海军联合演习,2012年由北京首度主导演习。2015年,双方加强军事交流,不仅在日本海举行海军与两栖攻击演习,也在地中海举行了规模较小的演习。
而五角大楼对大陆2016年军事活动的报告显示,中俄去年的海军演习包括两部分。第一阶段在是地中海,重点在于防卫海上交通线,并打击恐怖主义。而第二阶段则是在日本海,重点在于同步两栖登陆、联合防空演习,还有反水面舰艇演习。
《外交学者》认为,中俄并没有正式的军事联盟关系,双方联合军演的政治意义大于实质,主要在凸显两国迅速增长的安全伙伴关系。
资料图:中俄“海上联合2015(Ⅱ)”军演,中国舰艇施放烟幕弹进行联合防空演习。新华社记者张钟凯摄
美刊解析美军与中俄同时交战:海军全力对付中国
参考消息网8月30日报道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8月26日发表题为《美军最糟糕的噩梦:与俄罗斯和中国(同时)进行一场战争》的文章,作者为美国肯塔基大学帕特森外交与国际商务学院高级讲师罗伯特·法利,编译如下:
在上个十年的末期,美国放弃了其“两场战争”原则。该原则要求美军有能力同时进行两场区域战争。
但如果美国今天不得不打两场战争,而对手又不是像朝鲜和伊朗这样的国家,情况会如何?如果中国和俄罗斯彼此协调好,在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同时采取敌对行动,情况会怎样?
美方分兵方案
有利的一面是,在欧洲作战和在太平洋地区作战只有部分要求相互重叠。像二战的情况一样,美国陆军会在保卫欧洲方面充当主力,而海军则会集中在太平洋地区。美国空军则在两个战区都充当支援辅助力量。
俄罗斯缺乏在北大西洋对抗北约的能力,也没有政治兴趣要试图这样做。这意味着,虽然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可以把一些军事资源部署到威胁俄罗斯海上空间的方面(以及防范俄罗斯海军的出击),但美国海军能够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太平洋地区。根据冲突持续的时间长短和威胁的严重程度,美国可能会向欧洲输送相当多的美国陆军力量,以支援重大战事。
美国的大部分航母、潜艇和水面舰艇都会集中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直接打击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切断中国的海上运输通道。远程军机,包括隐形轰炸机和类似的平台,会根据需要在两个战区参加作战。
美军会受到很大压力,被迫起码在一个战区尽可能快地取得决定性胜利。这可能会促使美国将空中、太空和网络资源向其中一个战区严重倾斜,希望取得战略上和政治上的胜利,从而在获胜后把剩余的力量转移到另一战区。鉴于美国的欧洲盟国实力可观,美国可能最初会集中力量打好太平洋地区的战争。
联盟结构不同
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联盟结构与欧洲截然不同。尽管人们对其中一些欧洲盟国是否履行其北约承诺感到担忧,但美国除了维护北约联盟的完整之外,毫无理由与俄罗斯交战。如果美国作战,则德国、法国、波兰和英国都会跟进。在常规战况下,即便只有欧洲盟国,也会让北约获得相对于俄罗斯人的巨大的中期优势。虽然俄罗斯可能会夺取波罗的海部分地区,但它会在北约空中力量打击下遭到重创,也不太可能长久把持窃取的领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和美国空军主要发挥支援和协调作用,使北约盟国获得彻底击败俄军所需的优势。美国的核力量会提供保险,以防俄罗斯决定动用战术或战略核武器。
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面临着更为棘手的问题。虽然日本或印度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可能存在相关利益,但这很难保证它们参与一场战争(甚至无法保证它们的中立立场怀有多少善意)。在任何特定的冲突中,联盟的结构会视这场冲突的具体情况而定,菲律宾、越南、韩国或日本当中的任何一方都可能成为中国的主要打击目标。无论美国施压与否,其他国家很可能宁肯袖手旁观。这样一来,美国用自己的军力在西太平洋占据优势变得尤为迫切。
仍能同时打赢
美国仍然能够同时打赢两场大战,或至少接近于打赢,让俄罗斯或者中国在这场博弈中看不到什么希望。美国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继续保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也因为它领导着一个极其强大的军事联盟。此外,俄罗斯和中国构成的军事挑战恰好是大相径庭的,因而使美国能够把一些军事资源用于对付其中一个,而把其他资源用来应对另一个。
然而,应强调的是,这种情况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美国不能无限期地保持当前水平的优势地位,从长远来看,它将不得不仔细选择自己的承诺。同时,美国缔造了一个有利于世界上一些最强大、最繁荣的国家的国际秩序。它暂且可以指望这些国家提供支持。
资料图:“约翰·斯坦尼斯”号和“罗纳德·里根”号航母在靠拢状态下在菲律宾海航行。
俄媒:中俄目前关系远超“睦邻关系”
参考消息网8月19日报道 俄罗斯《导报》网站8月18日文章发表题为《大于伙伴关系》的文章称,9月初,将在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期间迎来一场重要的俄中高峰会晤。中国外交部欧亚司司长桂从友8月初表示,这不是简短的礼节性会晤,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最高规格。
文章称,与此同时,从今年年初开始发生了一系列显示俄中关系质变的事件。随着南中国海紧张局势加剧,俄罗斯对该地区事件的立场变得更加明确。在继续对亚太国家间的领土争端保持中立的同时,俄罗斯开始公开批评美国在局势中的立场和作用。
按照俄罗斯现在的说法,“域外国家”的干涉,包括美国为确保航行自由而进行的巡航,导致紧张局势加剧,总的来说具有非建设性。从俄外交官2013年的表态可以看出,俄罗斯过去的态度即是如此。但现在它在更高层次、以更明确的方式再次表达出来。
文章称,中俄商定于9月在南中国海举行联合海军演习,这表明,在南中国海领土争端中保持中立的同时,俄罗斯明确支持中国对抗美国。
另一方面,北京对中东的立场逐渐清晰。中国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主任关友飞近日访问大马士革,并承诺扩大对叙利亚的“人道主义”援助,加强叙利亚军人在中国的培训。
文章称,俄中两国在最敏感的领域——安全领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打破了俄中合作具有战术性、被迫性和局限性的观点。这种合作包括军事技术伙伴关系、定期大规模联合军演和信息交换,它已经远远超过两国舆论和多数外界观察家的认识范围。
俄罗斯在2014年初进入与美国和欧盟硬碰硬的阶段。中国仍处于与美国对抗缓慢升温的过程中,但在南中国海争议升级的背景下,这个过程变得更加明显。俄中关系正在发生质变,尽管这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对经济有何影响?俄官员表示,中国政府对本国公司在俄项目进行了非正式统计,结论是中国累计对俄投资额约为330亿美元。这样看来,中国已经是俄罗斯的重要投资者。
文章称,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条件下,两国都希望增加工业、基建、农业等领域的联合项目。两国在政治层面达成协议的项目在随后的商业谈判中往往难产。双方的出发点是,项目已经从政治上敲定,对方无法轻易退出交易,所有精力应放在尽一切手段争取最优条件上。尽管这些谈判漫长而痛苦,但它们往往会成功。我们已经看到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和“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的例子,这些协议改变了俄中关系的性质。正在讨论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和莫斯科-喀山高铁协议具有类似规模。一批规模较小、但科技含量更高的工业项目也处于不同的筹备阶段。
文章称,这样看来,今年已经见证了俄中在国际政治和军事领域更进一步的协同行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也很强。未来,这种依赖性只会更强。双方可能小心翼翼地避免谈论“联盟”这个词,但两国关系已经远远超过“睦邻关系”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图说: 2015年8月,在中俄“海上联合-2015(Ⅱ)”军演结束后,中方海军官员(左)向俄方赠送纪念品。(资料图片)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