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计划已排到明年春节,但他们仍未止步——把更多精彩送到群众家门口

2016年10月26日 14:11:16 |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图为剧照。本报资料

  喜迎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小康路上百姓说

  “文化繁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谈及即将召开的省党代会,正在排练场加工打磨《紫砂梦》的省锡剧团团长周东亮充满期待。他说:“文化建设,必须关注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文艺工作者应把更多精彩演出送到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原创锡剧《紫砂梦》将于11月6日亮相第三届江苏文化艺术节。此次艺术节,是我省近两年新创剧目的集中展示,将为省党代会的召开营造欢乐祥和的气氛。10月19日,指着墙上的演出日程表,周东亮告诉记者,“艺术节之后,我们就又要下乡巡演。演出计划已经排到明年春节后啦!”

  全省文艺院团中,省锡剧团下基层下得最勤。这些年,省锡剧团每年下基层演出均超过150场,几乎每两天就有一场。周东亮翻出下乡时拍的照片对记者说:“下基层露天演出确实辛苦,但每次看到观众翘首期待,我心里就会涌起阵阵暖流。下基层,与观众零距离接触,我体会到老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体会到大家对传统戏曲艺术的热爱。”

  近年来,尽管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尚未实现全覆盖。基层群众,尤其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仍难以得到充分满足,送戏下乡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这几年,记者曾数次随省锡剧团下乡,对观众的热情深有感受。今年省锡剧团到宜兴演出,75岁的蒋志成早早赶到现场,坐在大音箱前。在与老人攀谈时,记者发现他的听力不好,只有靠着音箱,才能听得真切。演出时,老人不时跟着哼唱几句。“还是看真人好啊,平时在家听收音机、看电视,都不如在现场看得过瘾。”他感慨地说。

  2014年12月,省锡剧团带着压箱底的几部经典大戏赶到靖江市,连演5天大戏。尽管当时天寒地冻,演出时容易受伤,但演到《珍珠塔》中《跌雪》一场时,周东亮却翻身、蹉步,该有的技巧性动作一个不少。“一夜功夫大雪飘”,他的唱腔高亢嘹亮,赢得台下一片掌声。不少戏迷披着厚厚的棉衣,一边喊着“好冷好冷”,一边大赞“好看好看,再冷也不能错过”。

  走基层,扩大了传统戏曲的生存空间。周东亮认为,“传统戏曲院团不能总躺在那里,等着政府扶持,要学会自己走市场。下基层,我们就能找到观众,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且培养更多的观众,传统艺术才能更好地发展。”

  当不少艺术团体视走市场为畏途时,省锡剧团却主动闯市场。在周东亮看来,走市场,其实就是离观众近一些。掌握观众的需求,市场的脉搏也就摸准了。但前提是,一定要到基层去,了解观众真正想看什么、爱看什么。

  走进省锡剧团排练场,一摞黑胶CD引起记者注意。原来,省锡剧团此前拍摄国内首部4K高清锡剧电影《珍珠塔》,但目前只在南京、常熟等地影院放映过,很多外地戏迷没机会看到。于是,省锡剧团特意制作CD,放在剧团微信网店出售,让更多戏迷能过把瘾。

  为了把这部锡剧电影推向市场,周东亮请院线经理看片,到各地连轴转做推广。“传统戏曲的生存空间相对狭小,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让习惯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愿意花时间了解戏曲。这部电影集中省锡老中青三代精英,在传统舞台版本上加以提炼,用江南地区特有的吴侬软语唱腔,呈现戏曲电影独特的审美形态。锡剧的观众在基层,我们把推广的主阵地放在县市,希望能为锡剧电影打开空间。”他说。

  从拍锡剧电影到牵头组建全省锡剧大联盟,再到打造长三角戏曲广播互通平台,周东亮这些年一直在“折腾”。他表示,今后要继续打好“联盟”牌,实现资源共享、人才互补,为锡剧的生存打开一片新天地。

  展望未来五年的发展,周东亮再次提到“文艺为民”。“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既是艺术生产的主体,也是艺术欣赏的主体。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认为,繁荣文化创作,高质量的剧目生产是根本。传承经典不是简单复制,而要树立精品意识,在保留传统锡剧韵味的基础上,借鉴运用流行元素,创新剧目编排。那些接地气、诉真情的优秀剧目,往往能得到广大戏迷的认可。省锡剧团将坚持这一理念,传承“老味道”,打造新经典,让锡剧这门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青春。

  “省党代会将为文化建设指明方向。”周东亮希望,在戏曲人才培养、传统文化推广、戏曲进校园、非遗活态传承等方面,省里能出台更多指导性政策。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