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就《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答记者问

2019年05月09日 20:19:26 | 来源:新华社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规划纲要》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为什么要编制《规划纲要》?

  答: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2014年,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运河功能持续发挥,区域发展水平较高,但长期以来,大运河也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合作机制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和困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遵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党的十九大作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部署,为将大运河打造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文化品牌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发挥大运河连线织网、融汇交流的重要作用,借势借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提供了难得的时代契机。抓住这样难得的历史机遇,强化顶层设计,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为引领,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打造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是制定《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

  问: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一是有利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大运河时空跨度长,地域面积广,遗产类别多,文化价值高,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承载着丰富的时代价值。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加强大运河所承载的丰厚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和阐释,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推动大运河文化与时代元素相结合,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将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是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融合协调发展。大运河是贯通南北的文化长廊,也是联系不同区域的重要经济动脉和生态廊道,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生态、航运资源。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紧密结合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统筹大运河相关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进文化旅游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为引领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地社会和谐繁荣,将为新时代区域创新融合协调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三是有利于深化国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全国各民族各地区交融互动的关键纽带,也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沿地带,对国内外文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强化大运河精神内涵,挖掘和弘扬时代价值,深化国际交流互鉴,再现大运河包容开放天然属性,将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供重要平台。

  四是有利于展示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大运河记录了中国历史文化写不尽的厚重、壮美和辉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加强保护传承利用,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将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重要支撑。

  问:《规划纲要》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规划纲要》除前言外,共10章,主要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3章,提出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相关背景、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功能定位和主要目标等,对大运河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解读和阐述,明确规划期限为2018-2035年,分为2018-2025年和2026-2035年两阶段,并进一步展望至2050年。

  第二部分包括6章,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城乡区域统筹协调、保护传承利用机制创新等6个方面提出重点任务,具体设计了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河道水系资源条件改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文化旅游融合提升4项工程,以及精品线路和统一品牌、运河文化高地繁荣兴盛2项行动。

  第三部分主要是从加强党的领导、做好组织实施、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法律保障、抓好督查评估等5个方面,提出了保障《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

  问:《规划纲要》有什么突出亮点?

  答:《规划纲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突出以文化为引领推动有关地区协调发展,把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打造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推动大运河沿线区域实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以文化遗产、河道水系、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提出科学规划、突出保护,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推动形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模式。

  三是有效衔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等战略实施,加快发展绿色航运,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生态、航运资源,发挥大运河连线织网、融汇交流的重要作用。

  问:下一步如何推进《规划纲要》实施?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为保障各项工作的推进实施,《规划纲要》明确,要建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协调机制,负责统一指导和统筹协调《规划纲要》实施,审议重大政策、重大问题和年度工作安排,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重要工作落实情况。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制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4个专项规划,大运河沿线8省(市)要抓紧制定出台本地区的实施规划。

  《规划纲要》强调,大运河沿线各省(市)是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主体,要切实承担主体责任,精准把握方向定位,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各县(市、区)承担各项任务落实的直接责任。各地在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过程中,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整合优化各类资源,突出大运河特点和地方特色,要坚持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明确工作路径,细化工作步骤,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中央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按照职能分工,完善配套政策,强化沟通协调,配合各地区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规划协调和衔接,与国家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要求精准衔接,及时编制地方国土空间规划和修订完善省级、市县级发展规划等,健全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并取得实效。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