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运河古城6个名 自古风雅传至今

2020年08月05日 14:58:23 | 来源:扬州学习平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高邮,扬州所属县级市,风云变化几千年,先后被称为神农郡、盂城、平阿、三阿、高沙,历代建制有县、郡、军、州、路、府之别,但“高邮”这个名称一直沿袭至今。

高邮神居山

  史前:七千年前的稻花香

  在距今7000年-5000年前之间,江淮流域存在着一支文化面貌独特、文化系列完整的原始文化,这就是在“1997年龙虬庄遗址暨江淮地区古文化研讨会”上被专家确认的“龙虬庄文化”。最珍贵的是在遗址所有文化层中均出土了炭化稻米,经鉴定为人工栽培粳稻,它的发现将中国人工栽培水稻历史提早到5500年前,栽培地区从长江以南划到了淮河以南。

龙虬庄遗址

  秦:筑高台,建邮亭

  春秋晚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秦统一后修建驰道,使高邮处于江淮间水陆交通要冲。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在此“筑高台、建邮亭”,故称高邮,别称秦邮,是目前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

秦邮亭

  汉代:嘉禾生,神农郡

  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置高邮县,属广陵国,治所即为今高邮城所在地。高邮成为江淮间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要邑。东汉末年,战乱连年,江淮一带为战争之地,高邮境内荒无人烟。献帝建安十八年(213)高邮县废。时隔67年,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重新置县,属广陵郡。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十八年(441)八月,“高邮县嘉禾生,皇帝下令改为神农郡。”

  隋朝:浚邗沟,筑御道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征集包括高邮在内的淮南十万余民众,疏浚邗沟,“河畔筑御道,树以柳”。邗沟高邮段成为邗沟主航道,并逐渐形成富有特色的古“秦邮八景”之一的“邗沟烟柳”景观。

运河故道

  唐朝:平津堰,防水患

  唐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高邮县境已有居民六万户,高邮城区规模进一步拓展。僖宗年间(874-888),僖宗弟举直禅师在高邮治所西南太平仓地基上建成镇国寺,在此修行。宪宗元和三年(808),淮南节度使李吉甫在高邮境内筑平津堰,以调节水位,防水患侵害。

镇国寺塔

  宋朝:舟车交汇的大邑

  宋代是高邮城市建设以及商贸、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开宝四年(971)置高邮军,诏文称:“惟彼高邮,古称大邑。舟车交会,水陆要冲。宜建军名,以雄地望。”知军高凝佑始筑高邮城池。城垣略呈方形,周长10里316步,高2.5丈,面阔1.5丈。四围皆有壕堑。军署前“席前一条街”初步形成,建有明伦堂等相关建筑,成为当时政治和文化中心。

文游台

  元朝:马可·波罗曾经走过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改高邮路为高邮府,辖高邮、兴化、宝应三县。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至元二十六年(1289)沿运河观光考察,途经高邮,描述说:“……建筑很好,范围很大、很繁华的高邮……以经商和手艺为生,生活必须品极丰富,盛产鱼类,走兽飞禽,各种野味甚多。”

马可·波罗像

  明朝:“府前一条街”蔚为大观

  明洪武元年(1368),知州黄克明在原军衙地基上兴建州署衙门,并陆续重建学宫,扩建杏坛,新建音云楼等,“府前一条街”已蔚为大观。由于明清时期改海运为漕运,高邮处于漕运、盐运的重要节点,作为粮食和食盐中转站、集散地的战略地位愈益凸显,加之盂城驿自身承担为朝廷、军队输送物资的重任,大大促进了高邮城市建设和商贸服务业繁荣。

高邮州署衙门

  原有城池内区域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于是在南门和北门以外,依傍运河逐步向南北两端发展,形成南门大街和北门大街,并逐步发展成为肌理清晰、功能配套的南门街区和北门街区。

明代城池图

  清朝:江北的“小桥流水人家”

  清代高邮,城市建设与水的关系愈益密切。渡口多、河流多、桥梁多是高邮城区的重要特点。史料记载,明代高邮城区有桥梁26座,到清代发展到46座,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特有韵味。高邮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代河流和桥梁的名称,如北澄子河、运盐河、玉带河以及高公桥、傅公桥、凤凰桥、泰山桥等。

清朝城池图

  清中叶以后,驿站职能已逐步为州署行使,盂城驿站转卖给赵姓地主,由于现代邮政的发展,驿站传统功能逐渐丧失,至1912年裁驿归邮。盂城驿运行近600年之久后,作为邮驿文化的稀世遗珍而保存至今。

盂城驿

  清代高邮商业贸易更加繁荣,《三续高邮州志》载:乾隆时高邮有当铺6家,同治时增至11家。规模最大、经营时间最长的是北当铺,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当铺

  清代高邮,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先后恢复、创办珠湖书院、致用书院、淮海学堂和义学10处。《高邮州志》记载,有343位作者留下著作707部。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倡导并实践的“因声求义”的方法,在训诂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学术界称之为“高邮王氏学”。

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雕像

  民国:走上巴拿马展会的高邮

  民国初年,汽车、轮船等现代运输业,邮政、电话等现代通讯业,银行等现代金融业陆续兴起,县立初级中学、县立初级师范陆续创办,民族工商业也有长足发展。1914年,在巴拿马赛会上,高邮产柳条格布、王万丰酒和香醋,各种豆麦稻以及手工制品,分别被列为二等品、三等品或四等品。

  新中国:百姓幸福生活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区建设步伐加快,1991年高邮撤县建市。现有世界遗产1处、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5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盂城驿、龙虬庄遗址、高邮当铺、高邮明清运河故道、镇国寺塔、平津堰,高邮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运河高邮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018年入选中国幸福百市榜第21位 、中国“美食百佳”市。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