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忆,忆梁溪,梁溪最江南。在梁溪最浪漫的事儿,就是和恋人一起在运河畔散步,近距离感受江南之美、运河之魂。寻访运河工业遗址,寻找运河百年工商之繁华。走在运河步道上,或在河边小亭休憩,都可以享受休闲的慵懒时光。
中国民族工商业则始自无锡、昌盛在古运河畔。1895年,无锡工商业人士杨艺芳兄弟,在运河畔羊腰湾创办了无锡第一家工厂——业勤纱厂。在杨氏兄弟的影响下,沿运河岸从亭子桥到兴隆桥向南羊腰湾一带“烟囱林立、蔚然大观”。薛南溟父子工艺路上开办工艺铁厂,又在南长街建成了永泰丝厂。1900年,荣氏家族在西水墩附近建面粉厂。在百年的发展中,大批无锡民族工商人士在运河两岸独资或合资建成了很多产业,这些产业集中在伯渎港到北门外三里桥附近的运河两侧。从而,无锡环城古运河商贾往来、货通四方、千帆云集。
说到商贾往来,不能不说到锡金商会。在运河岸、光复门下,有两栋砖木结构的建筑。除了青红相间的墙面,正面还用砖砌成了罗马柱,整个建筑气质具有西方的“洋气”,又不失东方文化的庄重感,这里就是当时锡金商会的旧址。锡金商会是无锡商协会的起点,是无锡工商业人士自立、自强、自治的商业组织。商会的成立,推动了近代无锡乃至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在抵制洋品牌、打造民族品牌,抵御外辱、抗击侵略,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各个时期运河岸边的民族工商业人士不仅具有“实业救国”的家国情怀,更是心怀大爱报桑梓,善行乡邻追梦人。在十余公里的环城古运河,留下众多工商业先驱的慈善遗存。大公桥、清名桥、跨塘桥、工运桥、吴桥等,不仅便捷了无锡交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更对当今工商界带来良好的示范作用。这些运河工商慈善文化遗存,也是无锡古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人文和精神坐标。
如今,当我们走在运河岸边仍可以看到当年留下的不少工业旧址。比如,北仓门蚕丝仓库。
北仓门蚕丝仓库始建于1921年,民族工商业人士为调节和繁荣苏南地区蚕丝贸易,在运河岸边的北仓门建造了蚕丝仓库。这个仓储是无锡蚕茧贸易高度发达的见证,是运河工商人士又一个开创性举动。当这栋百年建筑进入了新世纪,完成了其历史任务,是保存还是拆?2004年,青年工商业人士郑皓华从国外留学回来,发现这栋建筑,便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和改造,打造成为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成为无锡首家文化创意产业园。2006年,首届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在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举办,发布无锡首份工业遗产宪章性文件《无锡建议》,《无锡建议》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迈出了全面、实质的步伐。
北仓门保护工业遗产、发展文创产业模式被业界称为“北仓门现象”。根据北仓门改造模式,现今利用多元化手段对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业勤纱厂、庆丰纱厂、茂新面粉厂、无锡锡金商会等进行有效保护,让众多的早期民族工商业创业成果在新时代成为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最好抓手。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