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南 海外华媒建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2019年05月09日 15:38:22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结束对江苏南京的考察后,追梦中华·2019海外华文媒体大运河沿线城市采风行动近日正式落下帷幕。

  历时6天,考察近20个地点,海外华媒朋友用报道记录所见所感。行程间隙,他们也与记者聊到了自己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思考。

  “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虽然是第一次来苏考察,巴拿马《拉美侨声报》总编助理张雪云却不止一次如是感慨。她坦言,大运河沿线城市干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文明亲和的人文气息,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始春秋,成隋炀,出邗沟,连京杭。流过唐宋元明清,融通南北举帆樯。”在2014年6月,中国京杭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京杭大运河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每到一处,加拿大红枫林传媒副总编姚风明总看得入神。作为江苏人,他对大运河有着特殊的感情,更看重大运河沿线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中国故事要讲具体,不仅要讲现在,也要讲历史。”姚风明认为,讲历史更容易唤起华侨华人的乡愁。

  三年间,姚风明沿着大运河沿线一路考察。两易其稿后,他以30万字的篇幅,写就了淮商题材的长篇小说《淮商传奇》,希望以这种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大运河文化带。

  在大运河沿线,苏州、南京等多个城市已经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华媒人认为,这为大运河沿线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要有前瞻性、有计划性地开拓市场。”意大利欧华联合时报社长吴敏说,要通过盘活大运河沿线旅游、商业、品牌等资源优势,借助短期和长期计划,打造拳头产品、延伸产业链,挖掘大运河沿线发展潜力。

  吴敏说,明年是中意文化旅游年,可以把大运河相关活动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子活动进行嫁接,而海外侨胞在资源对接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大运河沿线城市经济文化发展较好,是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代表性成果。”阿根廷华人在线副总编万学栋认为,可以把大运河沿线相关产能科学化转移到中国不发达地区,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国。

  此次来苏,埃及埃中新闻网总编王永鸿称弥补了自己四年前未能考察大运河的遗憾。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她说,同为运河国家,中埃两国可以合作,举行关于运河文化传承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话题的相关论坛,让两国经济文化更好融合互动起来。对此,其媒体将在未来一年内开展一系列文化对接活动。

  同样来自运河国家,张雪云说,中巴建交后,两国间各领域往来越发频繁,“我们会把大运河沿线情况推介给巴拿马民众,也会推动更多海外侨胞来投资兴业。”

  “海外侨胞可以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引进人才、智力资源,及海外先进的水环境治理经验、技术合作等。”姚风明希望海外华媒讲好大运河故事,带动侨胞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更多支持。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