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因运而生,因运而盛。流淌了2000多年的大运河,赋予淮安这座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绵绵不绝的发展活力。从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到“大运河+”概念落地再到如今“建管办+集团”模式的探索,创新实干的淮安人正用自己的智慧回报着母亲河的“馈赠”。
世界遗产,大运河清口枢纽“U字型”河道
3月30日,淮安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暨市大运河办、市文旅集团揭牌仪式顺利举办。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淮安市委书记蔡丽新为淮安市新组建的大运河办揭牌;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盛蕾、淮安市政协主席戚寿余为新建的文旅集团揭牌;省文投集团副总经理王国丰、淮安市国联集团副总经理杨彬就大运河文旅发展基金进行签约。
探索创新 落地“建管办+集团”新模式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后世的伟大工程。”徐宁在会上说,成立实体化管理协调机构——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和运营实施主体——市文旅集团,不仅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更为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创树了样板。
京杭大运河、淮河入海水道水上立交工程
据了解,此次落地的“建管办+集团”模式,是淮安市委市政府为切实加强对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组织领导,构建权责明确、高效统一、保障有力的体制机制而创新推出的。该模式将将组建正处级事业单位“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作为市级综合协调和督导指挥机构,统筹推进全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组建市管一级企业“市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为全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一步明确了落实主体、打造了实施载体。
“我们聚焦体制创新这个关键一招、我们重抓遗产保护这个基础工作、我们紧扣文化传承这个重要任务、我们把牢生态环境这个建设红线……”淮安市委宣传部部长周毅在会上总结了过去淮安在大运河文化带方面的工作。
2020年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规划的关键之年、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攻坚之年。
围绕国家和省市规划要求,淮安将聚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一个核心”,统筹建设文化长廊、生态长廊、旅游长廊“三条廊道”,重抓标志性项目建设、创建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开展文化主题活动、运河主题外宣行动、创新管理体制、优化保障机制等“六大重点”工作,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
千年古运河,逢春展新姿。近年来,聚焦“千秋淮扬”的文化高地定位,淮安人民勠力同心、担当作为,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呈现出傲人的发展态势。
匠心独运 构造“公园里的城市”新设想
淮安还将聚焦“一个核心”,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通过建设“城市里的公园”,将淮安打造成为“公园里的城市”。
流光溢彩的里运河文化长廊
由淮安市大运河办牵头,在贯彻承接国家和省规划部署基础上,围绕市级规划明确的建设要求,按照2021年全面建成的时间节点,细化制定国家公园建设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调动各地各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统筹推进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4类功能区建设。
同时,运河沿线“四区一县”扛起责任、做优保障,相关部门主动融入、积极参与,全面启动“清口枢纽、洪泽湖大堤、清江大闸、总督漕运公署、泗州城遗址”5大核心展示园,“里运河、高家堰、通济渠淮河口”3大集中展示带及“板闸遗址公园、淮安水利枢纽工程、龟山御码头遗址”等10个特色展示点建设,导入国家文化公园LOGO标识系统,实行公园化管理。
淮安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张国梁表示,对淮安实施规划精神要吃透吃准,着力展现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的精气神,努力跑出建设加速度、把握竞争主动权。要聚心聚力,保障机制运转常态长效;要提速加速,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此外,淮安市文化旅游局牵头,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梳理挖掘大运河淮安段漕运、河工等特殊文化价值,围绕境内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布局,精心编制精品旅游线路,有机串联重要展示空间和建设保护载体,结合主题展示区打造,科学布局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设置水、陆文化体验线路,进一步提升沿线旅游、宣传、教育、休闲等相关功能,通过连点、成线、建网,将大运河文物和文化资源从分散的地理空间转变为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间。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