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帆、水,古运河图景中的画面在眼前这座位于城市绿心的首都博物馆(东馆)展现得淋漓尽致。如今,重型塔吊撤离、外围钢架拆卸,被誉为“运河之舟”的首都博物馆(东馆)进入外装和屋面收尾阶段,形似风帆的博物馆主楼屋面、宛若木舟的观众共享大厅和如流水般波光粼粼的玻璃立面完全显露了出来,静候扬帆启航之日。
观众共享大厅内部正在进行紧张施工。
走进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站在高高的曲臂车上给博物馆外立面的玻璃进行固定和封边。他们身后是六根高耸的梭形柱,如巨轮桅杆一般撑起“风帆”造型的庞大屋顶。“这六根柱子可不简单!”施工方北京城建集团首都博物馆项目经理贾成亮介绍,每根梭形柱重达50吨,中间粗两头细。为了将如此巨大的梭形柱送到适当位置,项目选用了一般工程中很少见到的350吨履带式汽车吊,完成这项“沉重”的任务。
外立面全部收尾工作将于5月底前完成。
桅杆矗立,风帆正起。博物馆主楼屋顶是由5扇弧面构成的“帆”,流线型的造型看起来简约又协调,殊不知铺满屋面的2802块玻璃却没有一块是重样的。“屋面的弧形设计使每一块玻璃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形状,并且透光率也不完全相同。”贾成亮介绍,博物馆主楼屋面选用了40%、60%和80%透光率各不相同的彩釉玻璃,阳光洒在上面色彩斑斓、美轮美奂。然而,好看仅仅是一方面,弧面与弧面相接处的玻璃是能够发电的光伏玻璃,将来还会为博物馆的室内照明提供电力。
紧挨着博物馆主楼的是观众共享大厅,中间由架空连廊和地下展陈通廊将两者串联起来。未来,博物馆主楼和观众共享大厅之间还将铺设一条水街,水系将与通州大运河相连。水相连、色同韵,这座镶嵌在城市森林中的“古韵风帆”,在5月底前将完成外立面的全部收尾工作,室内机电、管线、装修届时同步施工,整体工程将于今年年底竣工,市民在副中心逛大型博物馆的日子指日可待。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