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旅游的中国人很多,但是有一个细节大概很少有人注意过——日本拉面里的鸡蛋,蛋黄儿不偏不倚,都是在正中间,是什么特殊的品种吗?有一个准备开拉面馆的朋友很好奇,去日本玩儿的时候顺便考察了一番,发现道理很简单:在煮鸡蛋的过程中,有个伙计一直在顺时针摇晃煮鸡蛋的桶。回来以后这个朋友就放弃了让蛋黄儿居中的想法,道理也很简单,这么做既不能提升口感,也不能改善营养,仅仅是为了好看,如此浪费人工,有点儿犯不着。
现在朋友圈里经常有人转发日本匠人精神的故事,所谓匠人精神,其实就是你觉得犯不着的事儿,他全干了。我们没必要老给日本人提气,最近跟一些北京餐饮老字号的主厨聊天儿,发现了一些后厨的秘密,也都是些犯不着的事儿。
西来顺有一道马连良鸭子。关于这道菜还有个故事:有一天马连良到饭馆吃饭,有两拨人为了抢包间打起来了,枪都掏出来了,因为打架的一拨是北平警备司令的小舅子,一拨是在职公务员,没人敢劝架。这时候马连良出面了,两拨人倒是还都给马老板面子,所以没再闹出事儿来。当时饭馆掌勺的是著名厨师褚连祥,为了感谢马连良先生,就开发了这道菜。
马连良鸭子其实就是香酥鸭,油炸的,但是吃过的人都觉得它跟其他的香酥鸭不一样,感觉一点儿油都没有。那是因为每只马连良鸭子在上桌前要经过腌、蒸、炸等各种工序,共耗时26小时10分钟,其中一道工序是给鸭子“按摩”。专门有个人带着调料揉搓鸭子,每一个部位都要搓到,而且不少于20分钟,所以上到盘里,一点儿油星都看不见。几十年来,这个手法一直坚持。
曲园酒楼也是个老字号,创立于光绪年间,这里有道名菜叫发丝百叶,非常考验刀工的菜,百叶要切的很细,直径不能超过牙签。这么做的目的是确保百叶能迅速炒熟,同时又保持脆的口感。据掌勺的大厨说,他当年学这道菜的时候,每天切十斤土豆,持续一年!
其实如果不是一个超级吃货,你很难分清一根牙签粗细的百叶和一根鞋带粗细的百叶,口感上到底有什么区别。但是只有坚持做看上去犯不着的事儿,才能保证这些多数人看不见的品质。有个老字号的大厨说,有一些做菜的工序,现在已经说不清有什么道理了,但是他们还是在坚持。因为稍有偷懒,可能就会有老顾客说:诶,今天这个菜味儿有点不对啊!
有些买卖能延续百年,有些买卖也会瞬间烟消云散。原因有很多,能不能守住“看不见的品质”应该是其中之一。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