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创新转型,追江赶海奔向全面小康

2016年11月11日 14:13:24 |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坚持“好”的发展追求保持“快”的发展态势

城市动脉

江海交汇

绿博园

崛起的新城

智能制造

综合保税区

高新材料产业

  追江赶海,惊涛拍岸。

  时间的马蹄奔跑到“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和沿江沿海双重交汇点南通时,踏出的不仅是壮美的江涛海浪,更有丈量一座城市破难前行的深刻足迹。

  从“十二五”入轨到“十三五”开局,时代的骏马风雨兼程,引领南通跨越了五个春秋——

  这五年,始终咬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五年连跨3个千亿元新台阶;

  这五年,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不动摇,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走出一条以创新引领转型、以转型实现发展的新路;

  这五年,始终把握深化改革是发展第一抓手不分心,大力实施“陆海统筹”等70多项重点改革,破难前行活力充分释放;

  这五年,始终铆准富民是推动发展最终落脚点不停步,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享有更多公平获得……

  时间计算着发展的速度,也标示出跃升的高度。南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用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在新常态下谋求新作为,历史性地把南通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第一章追江赶海创新前行跃上跨越发展新平台

  “我们与时俱进丰富拓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内涵,优化完善发展思路,逐项落实‘五个迈上新台阶’重点任务,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主要目标圆满完成!”这是今年9月南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陆志鹏捧出的最新答卷。

  检验发展成就,数据对比最为直观。翻开2015年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照5年前确定的目标,南通人可以自豪地说,当年的蓝图,已经成为今天的现实——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注重量质并举,力求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48亿元,5年增长69.5%,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6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中,经济总量跃居第22位、一般预算收入列第18位,分别前移了4个和1个位次;

  创新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南通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入选中欧绿色智慧城市试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11家,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速高于工业投资14.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提高11.5个和12.6个百分点。

  全面深化改革有序推进。实施重点改革70多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协调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综合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等列入国家级试点,并取得初步成果。

  开发开放实现重大跨越。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沿海开发、江海联动、陆海统筹乘势推进。海安、如皋、海门开发区和南通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园区,南通综合保税区获批,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达到6个,新增洋口港、启东港、兴东机场3个一类开放口岸,总数达到5个;全市实际到账外资连年稳定在20亿美元以上;

  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成效。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6.8个百分点。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绿色发展指数全省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各县(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县)均通过命名或考核。

  文化强市建设成果喜人。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环濠河博物馆群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全市万人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五年翻了一番。“十二五”以来,培育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44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34%。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各县(市)均成为省文明城市。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十二五”期间,办成重点民生实事项目215项,财政用于民生支出比重由70.5%提高到75%。新增就业45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2.5%。完成人均年收入低于5000元人口脱贫任务。

  承接“十二五”强势发展劲头,今年上半年,南通着力推进“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主要指标增幅好于全国全省、好于预期、好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7%,列全省首位,反映经济发展质态的结构指标呈现“六个提升”。

  第二章统筹陆海创新理念描绘全面小康新蓝图

  “全市上下必须坚持好上又好、能快则快发展,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站到了更高平台上,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巡视南通, 9月26日开幕的第十二次党代会,以统筹陆海的大气度和全新的发展理念,奏响了高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的号角,描绘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一幅壮美新蓝图。

  这是落实国家和省对南通定位,争创区域先行优势的战略选择!

  这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任务!

  这是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

  坚持“好”的发展追求,保持“快”的发展态势。这是今后五年南通破难前行的根本路径。好上又好,就是对“好”的追求永不止步,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能快则快,就是对“快”的要求不设框框,既不因急躁而盲目设定不切实际的指标,也不因懈怠而随意降低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速度,充分释放各种要素的最大潜能,推动南通发展迈上新台阶。

  总体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五个“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实力要更强:经济总量、均量、质量同步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达到千亿元;

  人民生活要更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分别达到6万元和3万元。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养老水平等走在全省前列,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更加均衡;

  城乡环境要更美:主要环境指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文明程度要更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增强,城市文明程度稳居全国先进行列,成为江苏思想文化建设和道德风尚建设高地;

  社会治理要更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成为江苏社会安全感最高的地区之一。

  城市发展战略定位也浮出江海,就是加速打造一中心、一枢纽、一都市、一城市。

  ——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现代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初步建成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长三角北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基地,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竞争力、影响力明显提高;

  ——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连接上海、苏南跨江通道和全国主要城市通道更加快捷,沿江沿海港口集疏运功能显著增强,市域内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实现高效互联互通,构建起“外成环、内成网”的交通网络,形成公铁水空管多式联运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之都。构建以中央创新区为核心、科技园区为载体、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的全市域创新网络。打造创新要素高度聚集、深度融合,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跻身行业前沿的创新高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人才强市、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

  ——宜居宜业富有魅力的花园城市。城市交通、绿地、湿地系统优化完善。濠河、狼山和滨江临海的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历史文脉得到传承。市民生活便捷度、舒适度显著提高。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第三章腾江越海创新转型开创好上又好能快则快新局面

  壮美蓝图出江海,前行路径在脚下。

  新坐标、时间表、路线图已然清晰,南通发展进入了好上又好、能快则快发展的“动车时代”。如何让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列“动车组”,保持强劲动能,跑得更快更稳?

  南通市委、市政府突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转型发展重点突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拓展开放开发新空间、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等9大重点任务同时发力。

  其中,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把新愿景、新目标在江海大地上一步一步变成美好现实,需要坚定不移地高擎发展的大旗,以腾江越海的激情和动力,创新转型开创好上又好、能快则快新局面。

  聚焦项目建设,抓招引、强推进、求实效,是南通科学研判所处发展阶段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后一个时期,南通要加快提高质量、做大总量、提升均量,奋力爬增长之坎、过转型之坎,抓手和支撑就是项目。市委书记陆志鹏强调,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以顽强的拼劲和韧劲奋力拼抢项目。今年以来特别是全市项目建设动员大会之后,一场项目建设攻坚战在全市拉开大幕。各县(市)区、重点产业园区“比学赶超”,抓项目促发展氛围浓郁。前三季度,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53个,完成投资607.1亿元,分别达全年目标的176.5%和127.5%,有力支撑了“十三五”开门红。今年8月,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在南通调研,对南通抓项目促发展的思路做法予以肯定,勉励南通进一步突出项目建设,努力发展得更好更快一些。

  向创新转型要动力和活力成为当务之急。南通由此打响了以产业转型为核心、城市转型和交通转型为支撑的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硬仗。其中,产业转型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具有南通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构建“3+3+N”先进制造业体系。

  产业要发展,载体平台和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为此,必须加快城市转型和交通转型。城市转型,力争到2020年中心城区初步建成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创新之都,宜居宜业、特色鲜明、富有文化魅力的花园城市,推动中心城市和县城发展由外延型向内涵型、功能型向生态型、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基本建成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供核心支撑。

  南通市建设局局长马建明说,建设花园城市不是搞“面子工程”,而是下一阶段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生活更舒适的重要抓手之一。为此,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是今后工作的重点,扩容城市“绿肺”、提高水面率、大力建设海绵城市、逐步恢复城市的生态功能是花园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

  一个个宏伟蓝图,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践行,去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一场新的“考试”,考量的是南通人的胸怀抱负、担当精神、责任意识、能力水平。全市上下只有始终坚持“好”的发展追求,始终保持“快”的发展态势,把心思集中在“想发展”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发展”上,把能力展示在“会发展”上,把追求落实在“好上又好、能快则快发展”上,才能形成竞相发展、动能叠加的生动局面,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该评论已关闭!
按钮 内容不能为空!
立刻说两句吧! 查看0条评论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