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大运河是中国三大古代工程之一、
独特的活态文化遗产,
凝聚了中国人2500多年的心血。
这两天,各大媒体都对中办国办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
作为大运河“长子”的扬州
当然尤其欢欣鼓舞
这张运博会“灯光秀”照片,登上《人民日报》海外版。摄影 孟德龙
从邗沟开挖算起,
大运河已经在扬州静静流淌了2500多年,
滋养了扬州的旖旎繁华。
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
无不浸染着大运河文化。
成功申遗
扬州段是运河沿线城市中世界遗产点最多的
说到扬州的大运河文化,
首先要谈的,
当然是中国大运河的成功申遗。
记忆流淌
运河地名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区域
大运河被称作扬州的“母亲河”,
大运河扬州段全长125公里,
不仅是整个大运河中最古老、
世界文化遗产遗产点最多的遗产区,
也是运河地名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区域。
古运河扬州段每一个地名,
几乎都与一段历史相关,
深刻反映了古运河流淌的记忆。
运河三湾
“三湾抵一坝”,迟滞水流保障船只航行顺畅
昔日滩涂湿地“长”出美丽公园,三湾公园犹如一条镶嵌在运河之上的生态项链,每日吸引着无数市民游客前去游览休闲。
航拍三湾公园(资料图片)。摄影 刘江瑞
“三湾是宝塔湾、新河湾、三湾子的统称,位于扬州古运河南端。自唐代开始,大量的江南漕粮就在此集中运往京城,当年鉴真东渡也是从这里启航的。”徐炳顺介绍说,由于扬州地势北高南低,不能蓄水,三湾地带又地处下游,水流下泄迅急,水势直泄不蓄,致使漕舟、盐船路过此地常常浅阻。
乾隆时邵伯至瓜洲仪征运河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古代扬州人想到了“三湾抵一坝”的办法,迟滞水流,以保障过往船只航行顺畅。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扬州知府郭光复率民工自南门二里桥的河口起,往西开挖新河,再折而南,复转弯向东,从姚家沟接原来的河道,形成曲折的“三湾”,放水通航后,船只果然不再浅阻,成为扬州先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又一伟大工程。
民国江都至瓜洲运河图
七河八岛
古人延长河道避免与洪水正面交锋的治水智慧
七河八岛俯瞰图
空中鸟瞰“七河八岛”,活脱脱就像一只巨形“佛手”。这片神奇的水系是如何形成的?徐炳顺打开扬州水系图解释说,“七河八岛”是指七条河流,自西向东分别是京杭大运河、壁虎河、新河、凤凰河、太平河、金湾河和高水河。实际上,这一区域并不止这些河流,还有小新河、横河等河流。
七河八岛示意图
“每一条河流,都是前人智慧的体现。”徐炳顺说,从走向来看,不是所有河流都是正南正北,如壁虎河是西北、东南走向。“这么安排是有道理的,可以延长河道,避免与洪水正面交锋。”
从第一条河到最后一条河,这片区域的“归江河道”全部成形经过了200多年。一方面,是当时人力、财力、物力带来限制,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前人治水的理性思考。“毕竟,当时没有万福闸这样坚固的水利设施,一旦全部开挖,汛期所有洪水一下涌入,随时都有决堤、决坝的可能。”
七河八岛俯瞰图
彰显智慧
扬州水工遗产类型全覆盖
根据市水利局《古代大运河扬州段水工遗产点调查与分析》最新报告:扬州运河水工遗产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扬州运河是遗产廊道、交通廊道、输水廊道和生态廊道的复合体,具有多功能、大纵深和不可复制的特点,扬州运河在中国大运河体系中具有领军地位。全市运河水文化遗产共389个,工程建筑类268个(不含古井),文献资料类5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类68个。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大运河扬州段10个遗产点中,有4个属于水工遗产。它们是:瘦西湖、邵伯码头、邵伯古堤和刘堡减水闸等。
一条运河通古今,
一条运河连世界。
扬州有如此丰富的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
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如何抢搭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这一国家战略?
花船巡游。摄影 刘江瑞
刚刚结束的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上
璀璨绚丽的灯光秀、荡气回肠的大型原创歌剧《运之河》、争奇斗艳的花船巡游、碰撞智慧火花的三大运河主题论坛、多角度展示运河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六大展览……
短短四天时间,
运河名城扬州用最大的热情和最大的努力,
办成了一届有国际元素、江苏风情、扬州特色的运河盛会,
充分彰显了大运河独特魅力和文旅融合时代特征。
中办国办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
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
扬州已作出不懈努力,
相信将来会更出彩!
我要说两句